成都双流排查精神病人 发现并确诊1例奖爆料人350元

法治中国>>头条内容

央广网成都7月16日消息(记者王逸群 刘涛 成都台记者康沙)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四川成都双流区卫计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奖励提供精神病患者线索的消息,称爆料人如果提供行为异常人员线索,则可获得50元奖励,如果经过专业鉴定被确诊为精神病患者,则再奖励300元。简单点来说就是,你怀疑身边有疑似精神病患者,举报,就会得到奖励。

消息一出引起了大家的讨论,2012年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截止2014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430万人,精神疾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公共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比例的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有效监护,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近年来各地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给精神病患者本身以及患者家庭,也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和负担。

发现难、就医难、管控难,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的精神病患发率,给精神卫生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目前我国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排查,主要依靠地方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联合或者单独进行,难免存在疏漏,不少精神病患者无法享受到政策补助与医疗救助。那么这样的“有偿举报”的措施能否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有没有?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没有?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没有……”如果发现这些情况,请你爆料提供线索。

双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冯长富表示,所以采取线索奖励的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为了能够让精神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冯长富认为,仅仅依靠医务人员去做,范围太窄,影响力太小,为了更好把患有精神疾患的人找出来,及时进行治疗和救助,就想到一个激励的办法。这也是符合精神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原则。

双流区卫计局疾控科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通过有偿提供线索的方式排查精神病患者,是考虑到部分患者的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透露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因此也就无法享受到相关补助政策。

冯长富称,从长远来看,这种“有偿举报”方式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排查和管控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指出,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尽快发现和治疗患有精神疾患的人士,以免由于发现太晚,或者治疗不及时,造成病情加重,给自己、家人甚至社会带来负担或者造成伤害。

这位负责人透露,此前区卫计局曾经实施过类似的“有偿爆料”的政策,但是效果不佳。此次出台的政策,在奖励标准上进行了适当提高,旨在能够发挥更好效果。

成都双流区卫计局公布的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一共有11个问题。线索提供者可以参考这11个问题,将身边存在行为异常人员的线索,提供给当地的所在社区干部、社区卫生中心或村卫生站工作人员等。

双流区卫计局的做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点赞,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11条”参考问题清单的判断标准有些宽泛、模糊,在实际调查中容易侵犯私权。还有部分“症状”线索引发争论,例如第11条:“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网友评论:如果自己天天待在家中玩儿游戏,是否会被人当做精神病患者呢?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标准如何执行?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卫生专家、副主任医师彭旭认为:诊断此人是不是精神病应该由精神科医生来决定,其他人是没有诊断的权力的。也不能以这个为理由就把他强制的送入精神病院。《精神卫生法》也强调了自愿就医的原则,判断标准是专业医生掌握的。所以“11条”不能够代替专业医生的专业的诊断。

彭医生表示,判断精神病需要观察期,不同疾病也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此外还需要研究病史等,需要客观严谨的态度。但群众提供线索时,则很可能带有主观色彩。因此医生进行精神病的专业诊断和一般举报者参照“11条”进行的判断是存在明显区别的。

对此,双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冯长富解释,这11条问题清单仅仅作为参考,是精神病患者前期的可能表现。

冯长富表示,列出来的“11条”只是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的前期表现。并不是作为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有精神病的标准,仅仅是作为前期表现。要确诊精神病,必须要去专业的机构进行严格的专业的鉴定才行。

此外,冯长富还补充,即使医疗卫生部门通过线索排查以及专业的医疗鉴定,确诊了精神病患者,也需要依照自愿原则对其进行治疗。

那么,如果群众发现周边有行为异常的疑似精神病患者想要提供线索时,又该如何操作呢?

双流县公兴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群众想要提供线索,需要提供疑似患者的详细信息,并且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以电话提供给我们,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要告诉我们详细的对方的基本信息、以及目前的状况,然后我们会根据情况,在相关的权威单位进行确诊。”

此外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如果群众提供线索还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爆料人领取线索奖励时要签保密协议,一方面卫生主管部门会对爆料人的信息进行保密,另一方面爆料人则须对自己所爆料的内容保密。

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也有不少市民对政策的实施执行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和建议。

一个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城市的治理更离不开政府和市民共同的智慧与努力。吸纳建议,消除疑虑,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细则,当市民得到有偿奖励时,政府也能获得满满的赞誉。

【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

【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