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她没有惊艳的外貌,朴素的衣着却让我们备感舒服
她没有豪言的壮语,亲切的话语却让我们备感温暖
她没有太多的动作,淡淡的微笑却让备感我们轻松
她没有太多的誓言,实际的行动却让我们备受感动
八年辛苦寻常事,万里征程始到金
记者 李春丽 李纪衡
——访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罗燕老师
背景介绍:5月23日至25日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在武汉大学举行,我校通信与电子学院学工办主任罗燕老师荣获三等奖,她也是代表江西省参赛的3名辅导员中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这项奖项是对我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辅导员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辅导员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的推动。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电子学院学工办主任罗燕老师。
平凡世界 回首苦辣酸甜忧
对于这次参赛,罗燕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参赛的环节非常多。比赛分多天进行,包括好多场地,历经半年。这次比赛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全方位和高强度的。它包括个人笔试、内在素质、外在素质、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整体风貌的综合展示。这次比赛,是来自全国各地实力强大的辅导员参赛,比赛既紧张又残酷。比赛的初赛实在本省内进行,经历了层层选拔,罗燕和另外两名老师过关斩将,最后代表江西省队参赛。
罗燕老师曾经这样形容来武汉的感受“五天的时间里,我以最不浪费的安排来计划时间,每天清晨,叫醒我的并不是闹钟,而是去比赛的梦想,睁开眼看到的不是窗外的晨光,而是散落床头的打印资料。”复赛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自我介绍与展示和主题班会四部分。罗燕老师跟记者提到,“基础知识测试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次辅导员技能大赛,既考察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考察了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政治教育方面的文件,如十八大内容、习近平所有的讲话等等,是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和熟悉度的全面考察。”戏剧性的是,在复赛中,江西省代表队抽到同一个小组里,而同一个小组中,只能取总成绩前3名的选手进入决赛,因此江西代表队笑称为“死亡之队”。
决赛内容包括主题演讲、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3个栏目。让人耳目一新的是,3个项目都是以抽签的形式进行的。在主题演讲环节,罗燕老师抽到的是《没有绝望的事,只有绝望的人》的题目,对于这个题目,罗燕说是比较容易发挥的,因为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话经常会提到,罗燕还补充道:“其实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当遇到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去绝望,你不绝望就一定会有希望。”案例分析是有关网络交友的案例,女孩对几乎没面的男友投资了不少财物和精力,即使没有见过任何面,女孩还是深陷其中,不得自拔。面对这种情况,罗燕老师分别从网络交际、情感问题、网络诈骗三个角度进行了调解,通过舍友、班干部、家长3三个层面让女孩转移生活重心,重新回归校园生活。在谈心谈话这个环节里,罗燕老师遇到的是一个女生沉迷于NBA无法自拔,进而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案例。面对表演系女生的“百般刁难”,罗燕老师沉着应对,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见缝插针,站在对方的角度,在4分钟内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想说的内容,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这几个环节的优秀的表现,和罗燕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些成果是她这几年工作的一个积累,一个缩影,一个绽放。
脚踏实地 播种汗水和希望
2005年罗燕老师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外语教师,2008年调到通信与电子学院,从一名专职老师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在罗燕老师任职当外语教师期间,她就和学生相处的十分融洽。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问题,老师发现,只有在上课的时间她才能与学生们亲密的接触和交流,课下交流的机会很少。老师深情地谈到“大学是学生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老师,而是一个人生的老师。”
在大学里,老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在与记者的聊天当中,罗燕老师谈到,在5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她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有退学的、有留级的、有天天泡网吧的、有不回宿舍的,有情感问题的等等。面对不同差异的个体,她都会用自己的四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当说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年龄差异,会不同程度存在代沟的问题时,她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我的性格是一个比较急的人,做任何事情我都是要赶快把它做完、做好,之后才能安心的。但是对待学生工作上,我却是个慢性子。学生很生气的时候,我却不着急。因为我是知道,急、躁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要先把情绪平稳下来才能解决问题。而且我觉得作为老师,毕竟要比学生虚长几岁,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比学生更多。你不能要求你的学生和你一样成熟,一样看事情那么宽。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你就会有一个理解的基础。这样很多事情沟通起来就不会太难。我觉得只要你把这四点贯彻进去,学生,他也是人,他也有心,他也有感觉。你真心对他,他一定会真心对你的。”
在这5年的时间里,罗燕老师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份学生工作,她用爱心教育学生,用细心帮助学生,用耐心指导学生,用责任心感染学生,每一心都倾注自己了的汗水和心血。于是,在时光荏苒中,在繁忙的琐碎的工作中,在酸甜苦辣累痛欢悦的百味中,在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的感慨中,不知不觉的,她已从稚嫩的、一无所知的、被一个学生的眼泪就会弄到不知所措的辅导员到今天的老资历的、管理着学工办、团委、就业的辅导员了。
仰望星空 育才之梦在前航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询问了罗燕老师的梦想,罗燕认为自十八大以来,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平凡的中国人梦想,是很大的、很历史的、很现实,像学生有自己的青春梦,成才梦,国家有自己的复兴梦、强国梦,同样老师也有自己育才梦、成才梦。所以,当罗燕老师谈到自己的育才梦时,她感触良多。她说道:“当初我转辅导员岗位时,所有人都不理解,第一在高校中当老师时最舒适的,特别对于女人来说也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家庭。而辅导员经常加班加点,半夜经常接到突发情况的电话,很是折磨人。可是在当外语教师的那几年,我发现自己只能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但是在大学这个阶段,学生不仅仅需要传道授业,更需要的是解除人生的困惑。所以,我才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辅导员的职位,甘当学生的‘青春引航人’。”
当问道最近通电学院举办的活动时,她兴致勃勃的开始给我们介绍,罗燕说通信学院举办了第一届“魅力杯” 电子设计大赛,这样既让学生有一个通过活动学习专业技术的一个机会,同时也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推选学院推选去参加全省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更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搭起一个桥梁,可谓是“一举多得”。除此之外,通信与电子学院还举行了校园家电义务维修、学生“三下乡”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提炼学生“服务他人、奉献他人”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才。最后,罗燕老师说道:“全国现在掀起了一个办活动的高潮,其实对于活动的本身来说,国家的出发点是很好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我觉得活动的方式更应该强化,各个学院应结合本学院的专业和特色贯彻活动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第二课堂。”
春华秋实 收获桃李满天下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罗燕做了8年教师,其中她5年的时光奉献给了了辅导员,奉献给了学生工作。把辅导员的工作真正意义上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罗燕用自己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亲切真诚的话语来对待学生的事情,所以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说到这五年的收获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欣慰的说到:“我希望能够在学生工作的这条道路上能够继续的走下去,能够每一年迎接一批新生,送走一批毕业生。无论如何,即使影响不了所有人,如果能影响到几个人,我觉得我这份工作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我也不需要逢年过节我的生日所有我带过的学生都记得,但是,每当自己过生日时候,像过年过节的时候,手机短息、电话还是会铺天盖地而来,这真的让人很有成就感、满足感。”罗燕老师最后还动情地说:“教师是任何岗位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做的,只是去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学生未来的路比我们的路更宽阔。虽然自己责任重大,压力山大,但自己还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希望能影响到一些人,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吧。”
放眼未来 自由天空任飞翔
在自己的QQ空间里,罗燕老师这样在自己日志中写道:“曾经,我以为学生工作无非就是做好自己负责的事,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当初的这份选择,至于辅导员的未来,彷如浮云。如果不是缔结了这次参加江西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以及全国的辅导员技能大赛的缘分,不是在参赛过程中的所看所学所想所得对视野、思维、内心的触动,我不会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了解如此清晰明确,也从未如此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辅导员’的世界里也可以有大鹏展翅的无垠天空”。
罗燕老师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她一如既往的在努力着,前行着。山路虽然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通过这次的比赛,罗燕老师对辅导员也有了新的认识,她说:“我从专任教师到专职辅导员的华丽转身,这条道路,将一生风雨兼程,灵魂轻盈随行,辅导员是个大磁场,会吸引着更多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而聚成一团,为青年学生们的青春之路领航”
如果没有您的思想教育,又怎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如果没有您的耐心指导,又怎会享受那么多的甘甜成功之泉。
如果没有您的坦诚以待,又怎会成长那么多的繁茂的友谊之树。
如果没有您的不悔付出,又怎会收获那么多的真诚的桃李之果。
如果没有您的、、、、
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可就是这些小小的如果,包含了您多少默默地无悔地奉献,承载了我们对您无尽的的感恩、和深深的祝福。罗燕老师的默默奉献和奋力拼搏如旭日东升,照亮了我们的前行的方向。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