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吴晓求
金融界网站讯 7月8日,由金融界网站、金融界爱投顾主办的“中国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论坛2016夏季专场”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邀请来自监管机构、金融证券研究者以及投资者代表共聚一堂,热议A股反思与前行之路,前瞻投资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根据吴晓求发言整理的实录。
吴晓求:对去年的股市波动,我更喜欢用“股市危机”这个词,因为它更有内涵和尺度。
我希望我们国家和民族要多做反思,目的在于从历史事件中总结教训,少走弯路,让我们的未来付出更少的成本、经历更少的灾难。
其实,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断重复。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是1987年10月19日,这其中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意味着1933年以后对市场规则的反思在运行了50多年后,才发现它有重大危机。那就是这50年以来,市场规模的扩张、专业技术的发展对当时运行规则产生了冲击。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演变,意味着对大萧条以来所形成的所有证券市场规则的重新反思。
所以我说,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使得全球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时期,美国市场先导修订了一系列完全资本主义的规则,包括我们熟知的垄断机制等。
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每次危机都意味着法律的进步和完善,规则的更加公平。无论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还是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危机亦或者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实都推动了美国法制的完善,这个完善就是以反思作为前提的。即使到今天,美国人仍然在不断反思这些引起金融动荡的危机。
所以,从全球看,美国的金融市场是最有效率也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
这一点,我们中国要像美国学习。对一年前的股市危机,我们反思的不够。
我带领的团队也在反思,我们认为,股市波动是金融风险释放的重要机制。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股市波动是常态,不要对其过于敏感。因为对正处于不断开放中的中国来说,金融风险是存在的,我们的金融改革就是要创造一种金融风险能够有序释放的机制。
在所有的金融危机的形态中,在高透明度和非欺诈基础上的股市波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底线是银行不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再回到对资本市场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五点需要反思。
第一, 反思不能偏离资本市场的灵魂。
资本市场的灵魂就是透明度,这也是一切法律监管需要维护的重点所在。不仅如此,透明度也是资本市场公平公正的来源和起点,离了透明度资本市场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最近的万科事件的核心就是各方透明度不够造成的。
第二, 反思资本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个要搞清楚,可不是说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做,赋予它巨大的功能,恨不得中国经济走出这样一个低迷就靠它了,它做不了这样的事情,它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虽然资本市场发展在构建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起着核心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多问题靠它来解决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也会歪曲了它的功能。
我认为,资本市场的功能有以下两点:其一,风险定价功能。这里指的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把处于不同周期、不同行业和不同管理团队的企业进行不同的定价;第二,财富管理功能,股市是资产池,不是资金池,融资不是它的核心,财富才是,我们现在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相当多的精力在IPO上。
第三,反思监管的职责是什么?
我们过去对监管赋予了太多的职能,一方面既要保持市场的透明度,又要让它推动市场化。实际上指数高低跟监管者是没关系的,监管者受到大家的谩骂和指责,我认为不对的,不能市场一下跌,就骂证监会主席,上涨了就说他有多么了不起。我认为,这都不是正确的想法。
我认为,监管职责的核心,首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市场透明度;其次,依法打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 反思市场成长的逻辑是什么?
市场从来不可以让外部力量控制,市场成长的逻辑不是外部来控制的,是内生决定的,这取决于国家整个经济的周期、产业的周期性、管理团队以及资本结构的安全,取决于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等。
而如果被任何外部力量牵着走,都会给市场带来灾难。这一点要深刻牢记,市场成长的逻辑来自于企业和经济变量,而不是忽悠,实体经济才是金融市场繁荣的基石。
第五、 反思市场的规则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市场要发展,就需要构建非常完整的市场规则。以万科事件为例,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大股东都没有正确理解上市公司的规则。不能说喜欢谁不喜欢谁,你没有这个权利。
同时,大股东也不能无视其他人利益,认为我是大股东就什么都得听我的,这是非常糟糕的,这是土豪思想。一定要理解上市公司的治理其实应该是达成利益均衡体系,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一切都在妥协和协商之中,这是基本的原则。
一个上市公司究竟是大股东好还是内部人管理好,这是没有定义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谁优谁劣,一切都要遵守在现有的规则基础上,在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基础上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一年,这五大方面需要反思的,这五个方面反思清楚了,中国资本市场一定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