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一个四五十人的小小企业,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进行正当改制。在经过十几年反映,多次得到中央、省、市领导批示首肯的前提下,改制工作仍然无法完成。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接到一份盖有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批发站公章、印有42名职工姓名的两页“情况反映”。
两页文字下附有一撂厚厚材料,包括国家自1997年以来有关集体企业改制出台的政策文件、唐山市丰润区区委区政府会议纪要、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丰润区就业服务局文件以及这家集体企业申请改制报告和三次审计报告。
“就等领导一句话”
据了解,丰润区综合采购批发站始建于1984年5月,是一个经营烟酒茶糖副食品、日用百货等多种商品的综合性批零兼营流通的集体企业,曾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原新区劳动服务公司,如今归属丰润区就业服务局管辖。
丰润区综合采购批发站现有5个综合批发部,在册职工46人(正式职工23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工23人),已退休职工7人。
“改制申请十几年了,申请报告、评估、审计报告都有,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
梁仕娟向记者讲述时情绪激动。自这家集体企业创建伊始,梁仕娟就入站工作,今年58岁,既是副经理又兼会计。
“丰润区集体企业就剩我们一家没改制。不改制,对我们的收入、工资、退休待遇都有影响。”58岁的吴庭乐对记者说。他是这家集体企业的副主任,1990年到这家集体企业工作。
“这些年,我们为改制这事去过市里、省里、国家信访部门反映,到今天还不给解决。”高玉霞也是副主任,今年58岁,她是1985年来这里工作的。
据他们讲述,早在2003年,采购批发站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制申请,并于2003年、2007年、2012年三次按照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进行了合规合法的审计。
令大家难以理解的是,尽管政府部门对审计结果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但改制进程一再搁浅,陷入审计——搁置——审计过期——再审计——再搁置——再审计过期——再审计的怪圈。
老职工因改制退不了休
“我接待过信访职工两次。”
唐山市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文选在办公室向记者坦承,丰润区总共有十几家集体企业,其他集体企业都已完成改制,转入市场经济轨道,只剩采购批发站这一家没有改制,职工反映很强烈。
赵文选表示理解职工们的心情,说老职工因为改制退不了休,政府部门也很着急,但他告诉记者,“上边”交代,改制要重新审计,政府部门打算向社会招标,招一家信誉好、收费低的审计事务所对这家集体企业再进行审计。
记者问询这位局长,政府部门以前三次要求这家集体企业就改制进行审计,如果前三次审计结论都不算数,再重新进行审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们有法律依据。”赵文选打电话叫工作人员把重新审计的法律依据送到他办公室来。几分钟后,他接听工作人员电话后改口说“依据是丰润区区委、区政府的会议纪要”。记者看到一份由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区政府提交的《关于区综合采购批发站企业改制问题的情况汇报》,汇报行文介绍了以下历程:
2012年11月12日,丰润区综合采购批发站提出改制书面申请,经区人社局批准,成立改制领导小组,委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评估公司进行审计和评估,继而制定改制方案逐级上报。改制方案分别于2014年6月3日和6月30日经区长办公会和区委书记办公会讨论通过,原则上同意改制,并成立了批发站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但是,由于综合采购批发站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情况复杂,土地、房产等手续不全,需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记者注意到,区委书记办公会记录中载有四项改制要求,其中第三项提出,“根据相关规定,审计、评估结果已经超过规定时限,要重新进行审计和评估”。而此前区长办公会议纪要也提出四项要求,最后一项要求则是:“进一步充实完善改制方案,经批发站正式职工集体讨论通过后,报区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审定。”
改制“卡壳”各执一词
赵文选告诉记者,采购批发站改制“卡壳”原因复杂,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政府与采购批发站职工意见冲突的矛盾。应记者要求,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记者结束采访返回北京5天后,以文字形式发邮件介绍了改制情况:
——“原来综合采购批发站企业改制的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的基准日为2012年11月30日,根据《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第十一条规定:评估报告应明确评估报告的使用有效期。通常,只有当评估基准日与经济行为实现日相距不超过一年时,才可以使用评估报告。根据此规定,综合采购批发站的审计和评估报告已超过规定时限,需要重新进行审计和评估,确定改制基准日。
——“2015年7月22日,区综合采购批发站改制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推进企业改制,确定改制基准日为2015年6月30日,并确定对综合采购批发站的资产进行重新审计和评估。
——“就此问题,区综合采购批发站改制领导小组派专人去综合采购批发站征求意见,但综合采购批发站职工不同意对2012年11月30日之前的资产状况进行重新审计和评估,只同意对2012年11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的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致使综合采购批发站的改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把改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原因归结为我站职工不同意重新审计评估是毫无道理和依据的。”据几位采购批发站老职工回忆,2012年11月那次改制是在他们多次信访,经由唐山市委书记亲自批示后才得以启动的。
2013年2月,采购批发站应政府要求,聘请审计、评估机构对综合批发站进行了审计评估。同年4月22日,审计报告递交到主管部门。直到2014年6月丰润区区长办公会、区委书记办公会研究批准综合批发站改制,此时距递交审计报告已有一年零两个月。
据采购批发站老职工回忆,主管部门考虑到审计时效问题,于2014年6月初主动向原审计机构提出延长有效期半年的要求。原审计机构按照规定出具了延长审计有效期半年的文件和资料,将有效期延长至2014年10月22日。
然而,就在区长、区委书记办公会正式批准改制后,主管部门又于2014年7月聘请审计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复审。事实是,两年以来,采购批发站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和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地完成了应尽的工作义务和职责,相关部门和领导没提出任何异议。可谁知,改制一等又是一年多,相关部门提出重新审计的理由又是审计过期。
“我们不同意2014年11月的重新审计,这哪里有什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之处?”采购批发站主任李瑞芳对记者说,一个四五十人的小小企业,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进行正当改制。在经过十几年信访,多次得到中央、省、市领导批示首肯的前提下,改制工作仍然无法完成。
丰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给记者文字材料最后表示:“目前,我们在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同时,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努力推动综合采购批发站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