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覆盖全市三方共赢

法治中国>>头条内容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付平

法律送进家门口,市民足不出户可享法律服务。12年时间,深圳完成了641个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宏大蓝图。其中的功臣,就是“广东省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

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是政府部门引进和组织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基层群众,形成真实有效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满足基层社会的法律服务需求。

目前,深圳641个社区均有法律顾问进驻,从去年5月份至今年8月底,全市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人数(对象)达到75283位,提供服务的总数累计37604件,调解纠纷7135件,参与法律援助514个,法律培训696次。

律师进社区与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目前213个法律援助窗口覆盖全市67个街道,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万余件。只要当事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或当事人前6个月平均月工资低于深圳最低工资(2030元)标准两倍以下者,或属于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都可申请。

构建三方共赢格局

一个可持续的法律服务格局如何谋篇布局?深圳司法部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让律师甘愿出力、居民欣然受益,实现了社区和谐稳定的初衷。

据悉,从2003年开始试点“律师进社区”工作,经过三年摸索,2006年起深圳市司法局将 “律师进社区”活动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打造群众受益,政府、社区、律师三方共赢的服务格局。

各区司法局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律师资源库,明确担任社区法律顾问的律师事务所必须有3名以上专职律师,顾问律师的选任聘用同样严格,必须具有1年以上的执业经历,3年内未受过行政处罚或行业处分。

建立律师资源库同时,各社区法律顾问与“法律志愿者”工作进行联动,全市社区法律顾问律师自愿成为广东省“南粤春雨”公共法律服务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法律服务常态化,也要接地气。

深圳司法部门在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时,也是充分运用了时下最新潮时尚的方式进行诠释。比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深圳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探索建立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实体联动全天候全覆盖、服务多渠道多样化的工作平台。轻扫二维码,便可轻松关注微信公众号。同时,利用微博、12348法律服务热线、QQ等方式,完善社区居民与律师线上互动服务、信息发布、效果评估等功能。

在实现全市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各区司法局通过推动社区法律顾问向“创客社区”、大型工业园区、产业孵化中心社区等新兴产业聚集的社区或医院、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矛盾多发的社区,以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值班大厅、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等派驻专门法律顾问。

因地制宜,深圳各区司法局还根据不同人群“定制”专属活动。福田区莲花街道法律服务站针对重点、疑难个案定期组织“会诊式”咨询服务,今年以来街道各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0余次,开展“会诊式”法律咨询10多次。光明新区开设“法律超市”,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调解、法律援助四位一体,使居民的法律问题在这里得到“一站式”解决。

宝安区司法局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到宝安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值班大厅、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驻劳动办调解工作室等,指导各街道主动组织进驻参与值班工作,提高了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

【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