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也要看颜值 不卖净菜就输了 惠民政策改变居民消费习惯

法治中国>>头条内容

  青海新闻网讯 1月9日傍晚,省城商户陈师傅的菜摊上围满顾客,比起相邻的商户,这个仅有六七种菜品的小摊子人气最旺。同样的蔬菜为何在陈师傅这里很畅销,他说:“现在顾客买菜更注重蔬菜是否是净菜,那些搭着烂叶子、粗根的蔬菜根本没人买。我学着超市的做法把蔬菜简单处理了一下,比以前好卖多了。”

  不要小看陈师傅这样的做法,随着我省冬季蔬菜品种、品质的增加,居民对于蔬菜的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量的供给,而是更加注重蔬菜的品质与颜值。今年,从蔬菜市场表现来看,这样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自我省实施“农超对接”政策以来,净菜最早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那些被清洗干净、贴上保鲜膜的蔬菜价格起初要比菜场上的价格贵出一倍,它们是中等收入人群的首选。然而,随着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及农社对接政策的实施,新鲜的净菜进入寻常百姓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这些政策的实施逐渐改变了市民的消费习惯与要求。

  “以前习惯去早市买菜,因为早市的菜价要低于菜场和超市。但是,早市上的蔬菜没有超市里的好看,一些蔬菜混搭着烂叶子、烂根,因为价格低,早市商户不允许挑选。现在,早晨出去买菜的方向已经变了,喜欢去超市,早晨超市的特价菜不仅价格便宜,品相也不错。”在这个注重颜值的时代,省城市民赵先生的买菜习惯都被改变了。

  高颜值的净菜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菜品增加、菜品质量提升、商户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我省为了提升蔬菜自给率实施了包括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冷链体系及保温被配套建设在内的一系列项目,此外,还建立了省外蔬菜供应保障基地,并在全国率先建立露地蔬菜种植补贴机制。仅2013年至2014年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就达到创纪录的8.9亿元。2015年全省投入蔬菜产业的资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各类资金投入达到4.5亿元,比2014年增加1900万元。这个冬天,西宁市又投放8万吨蔬菜,保障节日供应。

  “买菜看品相是一种消费习惯,但是,以前菜品少没有挑选的余地,为此还经常因挑剔的顾客扒两片烂菜叶子而拌嘴,但是现在不同,蔬菜越来越多,卖净菜已经成为一种竞争手段。”刘师傅说。

  净菜的畅销折射出我省居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1月10日清晨,记者在省城一家超市中看到二十斤的油麦菜,将它变成净菜后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卖光了。超市销售员刘女士说,有时候销售的速度甚至更快,超市所有特价菜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全部卖完。然而,在早市上,普通的油麦菜则需要销售好几个小时。

【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

【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