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何失败:土地革命和土地集中没有天然联系

法治中国>>头条内容

[摘要]中央苏区总人口三百万,脱产、半脱产人员达三四十万人。

写中央苏区的文字,颂扬者居多,批评者也不少。黄道炫著《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截取1933-1934年中央苏区全盛到败走这一时段,着重探索以往基于政治考虑而被忽略的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力求追寻原初的历史面貌;以当年的而非后来的,描述的而非价值评判的第一手资料,尽可能考察历史的本然进程。正是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谦卑,成就了这本以客观平实为特色而令人信服的良史。

革命源流:物质利益和精神鼓舞

革命,多由知识分子发起。20世纪中国发生的反满革命、国民革命和共产革命,莫不如此。先有主义党派,后建军队政权,再由党政军动员群众,占山掠地,夺权建国。反思中央苏区革命,首先遇到的是革命源流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缓慢,各地之间极不平衡。以土地占有情况来说,中国东南地区地主、富农占地约30%,赣南、闽西地区又小于这个水平。“以往关于地主、富农占地80%以上的说法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在有关调查中没有得到证实。”(该书31页)土地较为分散的赣南、闽西地区,竟成为中国苏维埃革命的中心,可证原先将土地革命和土地集中天然联系起来的说法站不住脚。

【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

【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