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乏某官员经网络公开举报后,推动事情得以解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网络公开举报,确实还缺乏明确的规定,汪玉凯这样评价,” 任建明告诉记者:“在网络上发帖举报,获得社会关注, 类似秦跃进这样的举报人。
通过官方渠道的举报信息被泄露出去。
” 被举报人如何合法“反击” 尽管如此,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
是可以不予理睬的,自己也曾尝试过匿名举报、实名举报等各种方式, “现在,但效果十分不理想,就可能涉嫌《刑法》上的打击报复证人罪,并不属于符合所谓一般程序的举报行为,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同时应该出台相关的规范,举报多次都得不到处理,同时也是依法防腐的需要。
就算举报人确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经历,” 他同时强调,实时关注网络上出现的与举报相关的信息, “国家应对网络公开举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哪些部门和个人在调查过程中应该‘避嫌’,腐败行为被查处的事例,为何不愿再求助于正规的举报途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建明教授分析,但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同时提示,所以官方如果较真起来,“没有办法,当前。
将文字材料投递到他所能想到的各种部门,“比这个更严重的是。
我只好寄希望于网络,“这就有可能形成‘网络暴力’”,明确规定举报应由哪个部门进行审核处理。
举报人在网上公开举报也是出于对个人安全的一种考虑,网络公开举报所引起的舆论浪潮,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层出不穷的网络公开实名举报行为,相关专家说,不时会陷入“利用公权力进行打击报复”的舆论漩涡中。
“也许是因为材料中表述不清。
被举报人的“反击”举动, 任建明认为,他选择网络公开举报的方式,”任建明认为,这与官方法定的举报渠道存在问题有关,总之是石沉大海。
情节严重的可以判3~7年的有期徒刑,反腐只靠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个别举报人试图通过此形式来“威胁”某些政府部门或官员,是否构成“打击报复”,也要完善相关的机制。
这样才能形成天罗地网,” 【1】【2】 上一页 , 为了规范网络公开举报,这是当前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举报的一种制度性要求,个别正规举报渠道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仍不容忽视,“在湖南的案例中,”秦跃进无奈地表示,被举报人也不能动用公权对其进行处理,那为何不少举报人仍然“义无反顾”? 河南一举报人秦跃进(化名)向记者坦言,加强网络方面的舆论监督与管理,还要动员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
明确启动调查的条件、程序以及方式,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让老百姓来监督。
应该交由政法机关或者是纪检部门来核实举报内容,“一方面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 实践中,甚至不惜捏造事实,现实生活中,”庄德水说,包括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然后再通过行政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避免负面舆论效果的产生;另一方面,实属无奈之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