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拆迁中的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街道薛岗村,村民范华培持刀行凶,致三死一伤,死者包括街道拆迁办副主任。郑州警方发布通告称,制止行凶过程中,民警鸣枪警告无效,开枪将其击毙。(2016/5/12 《新京报》)
拆迁引发的悲剧时常能够看到,而此次村民因为拆迁而持刀行凶,导致三死一伤,最后被警方击毙的结果。再度让拆迁的历史上抹上了惨痛的一笔。
村民杀人的行为自然法理难饶,但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单方面所造成的。而这次的悲剧也不例外,因为拆迁过程中,对于房屋的赔偿有异议,同时对于后续的安置感到担心,造就了村民范华培的抵触情绪,并最终走向了如此极端。每次走向极端的背后,行凶者的心理因素自然占据重要位置。但我们也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将他推向了如此极端的边缘。
首先,范华培房屋的建造成本为70万元,而赔偿费用仅有50万元。拆迁导致的赔偿不合理,一直是范华培的一个心结。但是,这不仅仅是心结的问题。因为房屋属于违建,所以赔偿比例才会如此低。可是,当范华培在违规建造房屋的时候,相关部门去了哪里?为何违规建筑的房屋没有及时被叫停?若及时叫停范华培的违规建造房屋,也不至于房子投入70万元的巨大成本,为日后在拆迁价格上存在分歧埋下伏笔。
国家早有规定,所有的拆迁必须遵守先安置的原则。但是,当地却处于先拆迁后安置的违规状态。并且,补偿款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连拆迁指挥部都是临时的,又怎么能够让村民安心接受现有的拆迁补偿条款呢?
由此可以看出,因为拆迁方式上存在违规操作,以及事先的管理存在问题,加剧了拆迁办和村民之间的矛盾。范培华正是在这种自身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的前提之下,走上了一条极端道路。这条血淋淋的教学再度给人一种警示,按规矩拆迁,首先需要多聆听老百姓的声音,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有可能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
如何规范拆迁,急需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倘若每一次拆迁都能够按规矩办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出现。而年初的医院被强拆案例也提醒我们,任何一次强拆都可能伴随着多方利益的角逐,如何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否则,当弱势群体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进行报复的时候,就有可能演变成今天这般鲜血淋淋的教训。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