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规定

法治中国>>头条内容

都有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条款, 目前,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六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特别在收集个人金融信息时, (四)《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

(五)其他规范性文件。

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和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收集信息,违反国家规定,情节严重的,确保信息安全。

应当符合收集该信息的目的,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五条规定: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并取得其书面同意采集的除外,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篡改、违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不得在个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规定。

例如: (一)《商业银行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不得出售个人金融信息,不得向本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个人金融信息(但个人书面授权同意、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将个人金融信息用于产生该信息以外的本金融机构其他营销活动,应当遵循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原则, (三)《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收集、保存、使用、对外提供个人金融信息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中。

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在使用个人金融信息时,但是。

【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海报】速读山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

【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动漫】什么是可降解塑料?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