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50%海外投资企业遇民事纠纷
???如果在海外投资有一半的机率可能会卷入当地一场诉讼之中,你还会让你的企业走出去吗?如果那些过来人中有近一半的人告诉你,走出去是“得大于失”的呢?
???成为比例中的哪一部分,这取决于企业自身。
???1月16日,由法制日报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北京会场——案例分享:策略与得失”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揭示了这其中并不隐秘的关系。
???由法制日报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律商联讯发起的这次调研历时5个月,选择了数百家企业进行调查,目的在于“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中国企业提出实践指引”。
???3万余字的报告归纳起来很简单:你得知道哪里有“坑”,并且知道如何避开它们。
???风险无处不在
???调研中众多企业反复提及的一大困难是获取东道国信息的有限性,虽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聘请第三方机构展开尽职调查,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候一切并不理想。许多企业将对东道国信息了解不够视为走出去失利的首要原因。
???报告对企业海外投资遭遇的风险作出了星级评定,并提示了区域分布。
???来自市场的动荡仍然是走出去的企业需要面对的最大风险,调研中,超过一半的企业遇到过利率(汇率)调整和商品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风险。
???在东道国遭遇的最大的政治风险往往是战争和内乱,此外还包括东道国法律对外国投资者的保护不充分、东道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等。从地域上看,中亚、南美的政治风险整体高于其他地区。
???比较令人吃惊的一组数字是,超过50%的海外投资企业都牵涉入当地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程序,这些纠纷的类型多样,比如合同纠纷、股权与合作纠纷等。一些企业的涉案金额不菲,上亿元人民币的案件接近四分之一。
???有23.7%的受访企业遭到行政处罚,7.9%的受访者还涉及刑事诉讼程序。从调研数据看,刑事案件发生在北美、南亚、欧洲和澳洲。
???常见的一种民事案件类型是劳资纠纷。中国的海外投资企业绝大部分会聘用当地员工,这其中有21%的企业曾遭遇群体性劳资纠纷。其中,南美洲、欧洲、北美、非洲的群体性劳资纠纷比例较高。
???虽然有较高比例的海外投资企业并未遭遇东道国的政府审查,但报告仍然提请企业注意来自这一方面的风险。从那些“中招”的企业来看,环保审查、反垄断审查、反商业贿赂调查是受审的“高发”领域。其中各区域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环保审查多见于东欧、南亚、澳洲,反垄断审查则在南美、澳洲更为常见,而在东南亚、北美、欧洲、港澳台地区,对于反商业贿赂、反腐败调查要求则相对较高。
???文化冲突也是企业走出去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来自地域国别文化的差异是影响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企业文化冲突因素在澳洲十分显著,其次是中东、中亚、南美。
???“风险分布上看,立项阶段的信息获取与决策、经营管理阶段的东道国政府监管与市场风险以及争议解决阶段的被动应付是风险重灾区。投资区域上,中东、中亚、南美、非洲区域的投资风险较高。”调研报告的主笔唐功远总结道。
???如何避开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常并不顺遂的显著例证有很多,报告认为,对风险未予以充分重视且缺乏风险应对措施是导致它们遇挫的最重要原因。
???报告中专门列举2008年的中铝收购力拓案,指出这是典型的因前期对于政治法律因素过于轻视而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
???报告还提到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和华为收购3Leaf Systems案,二者均是因受阻于东道国的安全审查而失败。
???事实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多多少少都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但此次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的措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以尽职调查为例,调查的范围多限于目标企业的资产及负债,对相关的投资环境及企业的潜在交易和历史发展状况关注度不够。部分中国企业甚至将这一环节视为“走形式”,最终导致即便在调查完成后,仍然对东道国当地的法律、税务、外汇、准入政策等甚为陌生。
???报告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及风险作出了指引的建议。
???比较直观的改变可以从尽职调查入手,区别不同投资区域的风险并有所侧重地开展专项调查,调查的范围不应限于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还应包括其潜在交易和历史状况,同时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等投资环境因素要有足够的重视。
???报告也建议企业根据对市场、技术、品牌的不同需求,结合地域特点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战略,例如在中东、中亚、南美等政治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地区,考虑到其市场透明度欠缺、地方政府寻租比例高,可以考虑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引入当地合作伙伴或代理机构,减轻投资风险。
???更为志向远大的指引是:向那些成功的跨国公司看齐。报告建议企业采纳跨国公司模式,从组织结构、管理机构、人才储备和公司文化方面变成一个跨国公司,建立全球统一的人力资源、财务、风险防范考核标准,等等。
???“对应经济新常态,走出去在今后这几年也会有一个新常态,中国正成为一个对外投资国,中国走出去投资的增速将继续维持高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当前中企海外投资的现状。
???报告提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国家鼓励并引导更多企业走出去,并为此创造更大的便利。
???报告断言,未来对外开放的行业领域和地域将继续扩大,政府将对走出去企业的交易安全采取更多的保障措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将会面临更高的要求。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