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算是比较了解P2P这个行业的,我们在研究编写《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报告》时发现,满满负能量,能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有关P2P跑路和倒闭的负面消息太多了,正能量的事件少之又少。这是怎回事?”
2015年4月18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北京互联新兴经济研究院、互金时代舆情监测中心共同主办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监测报告》(以下简称“互金舆情报告”)发布会现场,互金舆情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秘书长袁善祥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袁善祥解释说,过去的2014年,互联网金融诚信体系建设课题组走访了全国近200多家P2P平台,走过16个省份。通过调研发现,P2P行业的主流是好的,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正能量真心不少,但在网上进行相关搜索和进行舆情监测时,发现正面信息寥寥无几,有的也是稍纵即逝,没有形成关注和热度,这种现象令从业者疑惑。
袁善祥分析认为,舆情监测不到正面信息的原因主要是行业发展初期,不负责任、出问题的企业较多,产生的负面信息太多,让媒体对P2P行业贴上了有色标签,进而让公众把倒闭跑路当成了P2P的代名词。因此P2P企业要及时关注舆情,加强与媒体沟通,加强自身宣传报道,让公众了解互联网金融、接受互联网金融。
“打铁还要自身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袁善祥表示,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形象不仅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而且在危机意外来临时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将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本站所收录新闻、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法治中国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